一、七夕节的由来
农历七月初七,俗称“七夕节”,旧时,又称“乞巧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此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,近年来,又被年轻人称为“中国的情人节”。七夕连着一个美丽的传说,这个传说家喻户晓。聪慧美丽的贵族小姐爱上了穷小子,纵没有天上人间的差别,这样的爱情也历来不被看好。于是,就有了一道用来阻隔的天河,有了凄美浪漫的鹊桥会。据说,是夜,坐在黄瓜架下细细聆听,能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,若此时天上落雨,那一定是牛郎织女相会时落下的眼泪。七夕节由来已久,但其节日习俗,已随时光几经变迁。开始时,牛郎织女只是个神话传说,人们抬头仰望星空,不自觉地把人间生活与天上星斗相联系,于是,就有了中国版灰姑娘的故事。秦朝初年,传说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,作为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典型,七夕成为当时男女婚配的禁忌。而当时光走到了汉代,人们又从故事的一端走向了另一端,开始重视传说中鹊桥相会的内容。于是,七夕由分离禁忌演变成良宵欢会,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。至魏晋时期,七夕节又有了一次质的演进,人们不再满足于七夕只有爱情的附会,而有了更多的诉求。晋人周处在其《风土记》中说:“其夜洒扫于庭,露施几筵,设酒脯时果,散香粉于河鼓、织女,言此二星神当会。守夜者咸怀私愿,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,有耀五色,以此为应征。见者便拜,而愿乞富乞寿,无子乞子。唯得乞一,不得兼求。”文中的“河鼓”在湖北荆州一带是牵牛星的另一种叫法。可见当时的人们,已由对他们爱情的关注,演变到对他们有所祈求。织女的特殊身份,是少女们心目中工于女红的偶像,因此,除乞富乞寿乞子外,少女们还常在是夜设供乞巧。南朝宗懔在《荆梦岁时记》中说: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,穿七孔针,或以金银玉石为针,陈瓜果于庭中,以乞巧。”今天的七夕,静夜聆听、鹊桥相会、设供乞巧等等背景已渐行渐远,它只是一个温馨浪漫的节日,在这样的节日里,有情人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爱意。千百年来,对七夕,人们由躲避,到喜欢,再到有所诉求,再到今日成为有情人欢会的节日,七夕的风俗一直在岁月里变迁着。但无论怎么变,七夕节仍然是这个日子,变化的是人的心情。《
二、“去”用古今意义怎么解释?
古代:离开 今意:回去
三、鹿木麦锅贴注册过商标吗?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?
鹿木麦锅贴商标总申请量1件
其中已成功注册0件,有1件正在申请中,无效注册0件,0件在售中。
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,鹿木麦锅贴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:
第1类(化学制剂、肥料)
第2类(颜料油漆、染料、防腐制品)
第3类(日化用品、洗护、香料)
第4类(能源、燃料、油脂)
第5类(药品、卫生用品、营养品)
第6类(金属制品、金属建材、金属材料)
第7类(机械设备、马达、传动)
第8类(手动器具(小型)、餐具、冷兵器)
第9类(科学仪器、电子产品、安防设备)
第10类(医疗器械、医疗用品、成人用品)
第11类(照明洁具、冷热设备、消毒净化)
第12类(运输工具、运载工具零部件)
第13类(军火、烟火、个人防护喷雾)
第14类(珠宝、贵金属、钟表)
第15类(乐器、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)
第16类(纸品、办公用品、文具教具)
第17类(橡胶制品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)
第18类(箱包、皮革皮具、伞具)
第19类(非金属建筑材料)
第20类(家具、家具部件、软垫)
第21类(厨房器具、家用器皿、洗护用具)
第22类(绳缆、遮蓬、袋子)
第23类(纱、线、丝)
第24类(纺织品、床上用品、毛巾)
第25类(服装、鞋帽、袜子手套)
第26类(饰品、假发、纽扣拉链)
第27类(地毯、席垫、墙纸)
第28类(玩具、体育健身器材、钓具)
第29类(熟食、肉蛋奶、食用油)
第31类(生鲜、动植物、饲料种子)
第32类(啤酒、不含酒精的饮料)
第33类(酒、含酒精饮料)
第34类(烟草、烟具)
第35类(广告、商业管理、市场营销)
第36类(金融事务、不动产管理、典当担保)
第37类(建筑、室内装修、维修维护)
第38类(电信、通讯服务)
第39类(运输仓储、能源分配、旅行服务)
第40类(材料加工、印刷、污物处理)
第41类(教育培训、文体活动、娱乐服务)
第42类(研发质控、IT服务、建筑咨询)
第43类(餐饮住宿、养老托儿、动物食宿)
第44类(医疗、美容、园艺)
第45类(安保法律、婚礼家政、社会服务)
四、汉中的风俗习惯有哪些
1.春节风俗: 开门炮 初一清晨,家家户户放双声爆仗和百子炮,预祝新年吉祥如意,兴旺发达。 食年糕 早餐多食年糕。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谓“一年高一年”。 开笔 初一,读书人裁一红纸,上写祝贺新年诗句,或写“新春开笔,大吉大利”字样,叫做“开笔”。 开市 春节间一般商店都不开业,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,都在节前购置。初三四后,各店陆续开市。开市时张红挂彩,鸣放鞭炮。近几十年来,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,初一照常营业,或同行业轮流开门应市。 送元宝 农村有“送元宝”者,在春节期间,两人搭档,手持铜钱串和万年青树枝,挨门念《送元宝》谣。一人念祝福辞,一人应“好”。如“元宝进道坛——好!”“金银满上间——好!”温州有谚“正月初一送元宝,讲的都是好”,即指此俗。 长八日 正月初八,每家庭院燃薪柴,称为“燎火盘”。孩儿跳火堆和燃放烟花取乐。善男信女联袂往近郊太平寺祈求保佑全家安康。 2.婚嫁: 出亲时,新娘顶红稠盖头,由兄弟背上轿,年幼弟妹 1 人押轿。此时嫁歌尽道惜别之情。鞭炮之声中花轿起程,押礼先生、接亲娘子、行嫁(抬陪奁)、吹鼓手先行,花轿相继,送亲一行随后。途中若遇别的结婚花轿,新娘交换手帕。花轿到男家门口,迎亲娘子扶新娘出轿入室拜堂。礼毕,新娘新郎争先而入洞房,谓之“抢房”。洞房中,新郎用擀面杖或秤杆将新娘头上盖头挑去。新娘坐斗上,迎亲娘子给新娘上头(将辫子挽成发鬓),给新娘送洗脸水、铺床,新娘以礼封相赠。入夜,亲友闹房。广坪地区,新娘一到婆家,便蒙头大睡,翌日方起拜客。婚后 3 天,新娘夫妇携礼品回娘家叫“回门”。婚后 10 天,娘家接新娘回去住 10 天,叫“住十”。 3.生育: 分娩后将息一月叫“坐月子”。孕妇够月未生,娘家送食物,谓之“催生”。婴儿降生后衣胞埋床下,第一个外人来家称“逢生”,有婴儿性格似逢生者之说。分娩 3 日,煎草药水洗婴儿,叫“洗三”。生第一个孩子,丈夫要到岳丈家送鸡报喜,生男送公鸡,生女送母鸡。亲友携礼物看望产妇,叫“看月母子”。月内择日备酒席款待贺喜亲友,谓之“办满月”。是日,娘家送衣帽鞋袜、米面蛋肉,蛋必染红。生男,戏称“放牛娃”,生女,叹为“赔钱货”。 产妇未满月忌进别人家中,孕妇、带钥匙者、穿草鞋者忌进入产妇房中,认为这类人可带走产妇乳汁。若小孩多疾爱哭,就拜寄别人,即找干爹干妈,或拜寄给神佛偶像以来保佑,或凑百家锁以保煞(即保其无病无灾)。